12月6日下午,3辆大型货车缓缓驶入双弘纺织厂区。卸货区内,工人们早早驾驶着叉车在旁等候,公司董事长吉宜军脸上洋溢着喜悦,“这是我们花费1200万元,专门从日本引进的村田自动络筒机,一共16台,今天第一批8台机器到货。”吉宜军说,这批设备投入使用后,将大大提高企业络筒工序的自动化水平。
近年来,双弘纺织通过不断淘汰旧设备、高能耗设备,持续引进高端装备来提升生产智能化水平,企业每年的技改投入都在2000万元以上。目前企业已装备从瑞士、德国、意大利等国家进口的国际先进精梳机、细纱长车、自动络筒机,配备国内领先的清梳联生产线;引进国际尖端水平的全套USTER检测试验仪器和试验机台,通过乌斯特质量体系认证。
此外,双弘纺织还不断深化两化融合,积极建立智慧平台,推进“掌上纺纱”“互联网+”建设,逐步完善集成制造系统、移动OA系统、ERP系统、UST专家系统、在线监测系统等,简化纺织流程,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平台载体建设。今年公司再次被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授予“中国化纤混纺纱精品基地”称号。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产品质量的提升。“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双弘纺织也面临着‘人才洼地’‘技工瓶颈’的考验。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我们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吉宜军表示。企业投资近2000万元成立双弘纺织研究院,借助这一平台又建立省级新型纤维纺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与东华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形成“一主两联、全员创新”的技研模式,由生产化向研发专利化转型,由专利化向成果产业化飞跃。当前企业已获评省高新技术产品24个,新产品产值率达60%;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34项,荣获国家、省、南通市科学进步奖10多项。企业产品也成为LV、H&M、优衣库等国际时尚品牌首选用纱。
为加强引才引智,双弘纺织充分发挥东华大学硕博士生实习基地和江南大学研究生工作站的作用,柔性引进专家队伍,创建院士工作站。与大专院校合作开办脱产培训班,全资鼓励职工学历提升,带动形成一批“四才五匠”榜样群体,企业也先后获评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纺织人力资源先进单位。
“下一步,双弘纺织将认真按照‘5123’企业培育计划要求,坚持以质量提升造就更优品牌,用创新发展赢得更大市场,力争为海安工业经济创新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吉宜军表示。
来源:海安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