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异性纤维的定义和危害
异性纤维是指混入棉花中的对棉花及其制品质量有严重影响的非棉纤维和色纤维,如化学纤维、毛发、丝、麻、塑料膜、塑绳、染色线(绳、布块)等。这里又将异性纤维分成两类,一是非棉纤维的其它纤维性物质,二是有色纤维。
异性纤维混入棉花中,不但在纺纱加工过程中难以清除,而且会在除杂工序中被拉断或分梳成更短、更细的纤维,形成大量纤维状细小疵点。纺纱时,这些疵点极易造成细纱断头,降低工作效率。织布染色后,会在布面出现各种色点,严重影响布面外观质量,最终影响产品的内销及出口。
棉花使用中发现混有异性纤维的,可向专业纤维检验机构申请检验。检验时,对未开包棉花随机抽取5%的棉包,逐包开包挑拣,未发现异性纤维的,在检验证书“异性纤维”栏中注明“未发现”;发现混有异性纤维或有色纤维的,根据数量作降级处理。
2、控制异性纤维的应对措施
异性纤维和色纤维一旦混入棉花,就无法挑拣干净。清除它要像杜绝“火种”一样,把它消灭在源头。
2.1 加大执法力度
棉花质量标准是国家强制性标准,相关部门要在加大宣传培训的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净化市场秩序。让产品质量好的企业尝到甜头,让粗制滥造掺杂掺假者吃尽苦头。各级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应及时受理申报的异性纤维的检验,维护棉纺企业合法利益,促进纺织工业发展。
2.2 提高思想认识
棉花生产企业的经营者,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对棉花质量重要性的认识,粗制滥造不仅浪费宝贵的棉花资源,违反质量法规,而且对树立企业形象和企业长远发展都是十分有害的,是发生质量索赔的隐患。
2.3 抓好三个环节
2.3.1 收购环节
收购质量是皮棉质量的基础,收购环节对防止混等混级,控制“三丝”至关重要。具体应做到:
(1)要加强宣传,让广大棉农充分认识“四分”的重要性,从源头上保证质量的一致性。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建立种植基地,实行工厂化管理,实施订单种植,与棉农建立利益共同体,把质量控制延伸到田间地头。
(2)“三丝”的源头在采摘,摊晒,包装,储运几个环节,当事人是棉农棉贩,要向他们宣讲让他们充分认识“三丝”的危害性;要求他们用棉布袋子采摘包装棉花,高架摊晒,不散仓堆放,不用非棉纱线扎袋口;收购中坚持不收塑料袋包装的棉花,对经检查无“三丝”的籽棉实行优质优价,用经济扛杆鼓励棉农交售无“三丝”棉花;棉花收购进厂后,凡与棉花接触的人员都要戴帽子,不穿易掉异纤的服装;严格控制各种可能产生“三丝”的物品进入棉花堆放场地。
(3)控制好潮花和衣干籽湿花。潮花对棉花质量的危害性很大,首先潮花在加工中极易形成大量的棉结索丝,花潮时纤维在棉籽上的附着力强,剥取时拉断的机会大,容易损伤纤维增加短绒率;第二,潮花易发热,而发热又会使棉花强力下降、颜色变黄,加工潮花时还容易发热引发火警;第三,潮花还影响重量,籽棉回潮率每高一个百分点,籽棉亏重2%~3%,因为潮花加工时棉籽毛头率高,所以潮花会降低衣份;另外,衣干籽湿花又称暴晒花,收购中仪器不易发现,它的危害性与潮花相同,收购中要特别注意。
(4)坚持一试六定,优质优价,按质分类堆放。随着纺织厂对棉花质量要求的提高,传统的一试五定(品长衣水杂)已不能适应要求,对于高等级棉花应加试反映纤维成熟的马克隆值,并按马克隆值分档堆放。
2.3.2 拣“三丝”环节
拣“三丝”现已发展为轧花企业的一个重要生产工序,用工数量与传统的轧花剥绒工序相当甚至超过。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清除籽棉中的“三丝”等危害性杂物,在清除方式上一般以在专用工作台人工手拣为好,可以保证清除质量;同时也是为了剔差,即剔出包底包芯等差棉花,以提高整批棉花的一致性。如用带网格的专用工作台还可以排除部分僵花。
2.3.3 加工环节
加工环节对皮棉的棉结、丝索、短绒、含杂影响较大。主要应抓好下面几项工作:
(1)控制好籽棉的回潮率。回潮率高时纤维刚性差,在轧花及筛棉过程中易扭结成棉结、索丝;纤维回潮率大,在锯齿上的附着力强,筛棉吹棉困难,锯齿易带花,返花也易增加棉结、索丝。
(2)控制好车速。锯轴转速高,锯齿对纤维的冲击力大,易打断纤维,增加皮棉中的短绒;喂棉速度快,棉卷密度大,易形成索丝,增加短绒。
(3)锯齿状态。锯齿状态要保持完好,无毛刺,无歪斜,无倒弯。发现异常要及时修整,否则会增加棉结索丝。
(4)工作箱四壁,各通道要保持光洁无毛刺,排杂通道要通畅无积杂。
(5)锯片与肋条的间隙要均匀一致,否则锯齿上抓取的纤维束不能在肋条间顺畅通过,与肋条侧发生剧烈搓擦,会产生很多索丝。
(6)要根据皮棉的含杂情况,调整好锯齿与除杂轧刀的隔距,在保证不落白,不碰刀的前提下尽量多落,1~2级含杂应控制在1%以下,3~4级在1.5%以内。
(7) 尽量不要使用皮清机。使用皮清机可以改善皮棉外观形态,降低皮棉含杂,但由于它使用高速刺辊进行开松除杂,对纤维的损伤很大,如果刺辊状态不好,产生大量的棉结、索丝,还会打碎一些大杂,增加许多纺织厂无法除去的细小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