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麻纤维细度细,光泽好,强度高,吸湿性和透气性好,伸长大,罗布麻纤维的化学组成中含有黄酮、氨基酸等,其药用价值高,是可以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一种中草药,对预防高血压、冠心病、气管炎等有良好的作用,用它加工的服饰除具有天然纤维风格,还具有抗菌、凉爽、挺阔和舒适等优点,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罗布麻纤维长度整齐度差,短绒率高,纤维间抱合力小,可纺性差,纤维表面光滑,纺织加工中易散落,则制成率和其他普通纤维相比偏低,经过全脱胶的罗布麻纤维洁白,光泽极好,罗布纤维属于麻类纤维,资源丰富。本文结合生产情况,就罗布麻纤维与棉混纺柔洁纱工艺做如下分析和研究,以便掌握其纺纱工艺的特点,为进一步开发罗布麻纤维混纺赛络柔洁纱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原料的性能特点及选配
罗布麻纤维两端封闭,中间有空腔,呈现不规则圆形,表面有竖纹和横节,具有初始模量高、刚度大、纤维长度和整齐度差等特点。罗布麻纤维性能如下:平均单纤强力0.314n/tex,平均细度21.2um,细度离散28.4 %,短绒率25.2%,长度差异率35.1%,平均单纤维有效长度45.2mm,强度不匀率31.3%,断裂伸长率4.06%,伸长不匀率23.6%,回潮率12.6%。
本产品采用新疆产的罗布麻纤维,其纤维长度和整齐度差,它基本上无天然卷曲,表面光滑,纤维之间抱合力小,这给加工带了一定困难,罗布麻纤维伸长小,刚性大,罗布麻纤维细度接近棉。
2.纺前预处理及工艺流程
2.1 纺纱前预处理
由于罗布麻单纤维长度短,不仅有残胶、并丝、超长纤维和倍长纤维等,而且含杂率高、杂质、粗硬、抱合力弱、卷曲少、抱合力差、脆硬、无天然卷曲、表面光滑,纤维之间抱合力很小,纺纱加工有一定的困难,要进行纺纱前预处理,改善纤维的分离度。纺纱前须进行预开松处理和进行给湿加油,加油率一般在2~6%,改善柔软度, 提高纤维可纺性。
2.2 原料的投料比例及混合方式
针对罗布麻纤维的特点,采用上面的预处理方法,将大块杂质排除和分离束纤维,改善纤维柔软性,降低静电干扰影响等。在清梳工序上成卷、成网和成条比较困难,脱胶程度不一,纤维易脱落,落麻率高,纤维落耗率较大,因此要进行包混。为确保细纱的混纺比准确,并将实际罗布麻的混纺比例应提高6~12%。
2.3 纱线规格
品种:罗布麻/棉(55/45)混纺赛络柔洁纱14.6tex、18.7tex、28.3tex。
2.4 工艺流程
罗布麻纤维预处理并成包→(罗布麻纤维和棉纤维)→FA002D型圆盘抓棉机→ FA016A型自动混棉机→FA029型多仓混棉机→FA106A型梳针开棉机→FA046型振动给棉机→FA141型单打手成卷机→FA201型梳棉机→ FA306型并条机(三道) → FA421型粗纱机→ FA507型(改造为赛络纺装置,加装柔洁纱装置) 型细纱机→意大利萨维奥络筒机→ 成包。
3.工艺参数及生产技术措施
3.1 清花工序(罗布麻纤维和棉纤维)
在清花工序,根据罗布麻纤维和棉纤维性能和特点,清花工序采用“适当低的速度、适当大的隔距、多混合、少打击、多包细抓、渐进开松、多松少伤、防粘连、少翻滚、早落杂、少破碎、开松充分、混合均匀”的工艺原则。排包时要遵循“削高嵌缝、低包松高、横向错开”的方法,适当加大打手刀片伸出肋条的距离、加大打手速度、降低打手下降速度,保证精细抓取,要求抓取的棉束要细小;适当偏大控制FA106A型梳针开棉机打手的速度,适当掌握尘棒间的隔距,尽量多排除杂质和短纤维等;充分发挥FA046型振动给棉机的作用,提高FA141型单打手成卷机的风扇速度和综合打手速度,适当放大尘棒之间的隔距,进一步提高排除细杂的能力。安装防粘装置,在卷子层间加入5~6根同品种的粗纱,防止粘卷现象。
清花工艺配置如下:FA002D型圆盘抓棉机打手速度612~649r/min,刀片伸出肋条的距离调整为2.2mm~3.3mm;FA016A型自动混棉机打手速度调整为427~451r/min;FA106A型梳针开棉机采用梳针打手,打手速度为412~438r/min,打手与给棉罗拉隔距调整为13-16mm,打手与剥棉罗拉隔距调整为2.3~3.4mm; FA141型单打手成卷机棉卷罗拉速度为12.2r/min,卷子定量为418~432g/m,重量不匀率控制在1.07%以下。
3.2 梳棉工序(罗布麻纤维和棉纤维)
在梳棉工序,根据罗布麻纤维和棉纤维性能和特点,确保车肚多落、盖板花少落,要充分发挥刺辊的除杂性能;选好针布,减少结杂,改善梳理效果;各梳理部件的针布要配套使用,提高生条质量;合理设计各梳理部件的隔距和速度大小,提高分梳效能,减少纤维损伤。梳棉工艺配置如下:生条定量26.8g/5m,锡林速度319~345r/min,刺辊速度745~845r/min,盖板速度为102~212mm/min,道夫速度为21.7r/min,锡林~盖板间隔距调整为0.31、0.29、0.27、0.31mm,张力牵伸倍数为1.13~1.25倍,锡林与道夫间隔距为0.14~0.15mm,给棉板~刺辊隔距为0.21~0.32mm。
3.3 并条工序(罗布麻纤维和棉纤维)
在并条工序,为防止在牵伸过程中短纤维和杂质粘附在罗拉或胶辊表面,要采用上下吸风式自动清洁装置;协调好握持力和牵伸力间的关系,提高牵伸效率,改善条干水平,避免出硬头现象;充分发挥并合作用,降低重量不匀率;利用牵伸作用,有效地消除弯钩,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用好自调匀整装置,降低重量不匀率,改善条干,降低断头;合理设计定量、并合根数、并合道数和牵伸倍数,减少弯钩,改善条干,降低重量不匀率;在生产过程中并条工序要采用“适当大的大隔距、重加压、中定量、适当小的速度、顺牵伸、稳握持、强控制、防静电、不缠绕、新胶辊胶圈、偏大的车间相对湿度”的工艺原则。其工艺参数见表1。
表1 并条工序的主要工艺参数

3.4 粗纱工序(罗布麻纤维和棉纤维)
在粗纱工序,要合理设计工艺参数,确保使粗纱具有良好的纤维排列结构,避免毛粗纱出现,保证细纱顺利牵伸;粗纱伸长率控制要求的范围内,减少大中小粗纱伸长率,要求粗纱退绕性能良好,减少意外伸长;粗纱定量要合理设计,避免细纱牵伸倍数过大,造成纤维排列结构不良而产生较大的移距偏差,从而影响成纱质量;合理设计粗纱捻度,不仅可以稳定摩擦力界分布,确保牵伸力稳定,而且可以满足粗纱退绕张力和卷绕张力的需要,减少意外伸长;合理设计牵伸分配,提高须条中纤维的排列结构,加强对纤维移距偏差的有效控制;合理设计粗纱成形工艺,确保成型良好,稳定粗纱张力,减少意外伸长,降低细纱粗节 和出硬头现象。粗纱工序要在生产中按照“重加压、适当大的锭速、低车速、防缠绕、新胶辊胶圈、新假捻器、适当大的隔距、轻张力、稳握持、匀牵伸”的工艺原则安排生产。其工艺参数见表2。
表2 粗纱工序的主要工艺参数

3.5 细纱工序(罗布麻纤维和棉纤维)
3.5.1 赛络纺纱原理和特点
赛络纺纱原理是将2根粗纱以一定的间距平行喂入环锭纺细纱机,以平行状态同时被牵伸,从前罗拉夹持点出来后形成保持一定间距的两根纤维束,此两根须条由于前罗拉以下的环锭加捻作用自然汇聚,捻成为股线,最后经过导纱钩、钢丝圈卷绕到筒管上,形成赛络纺纱。赛络纺纱装置见示意图1。
赛络纺纱是对2根分开的须条牵伸加捻后,再捻合在一起,具有特殊的纱线结构,截面呈现圆形,外观似纱但纵向结构呈现双股纱效应。纱线结构紧密,毛羽少,强力大,外观光洁,耐磨性好,手感柔软。
3.5.2 柔洁纺纱原理和特点
对细纱机进行改造,柔洁纱装置机理是将粗纱假捻器的机理和细纱导纱钩作用集于一体,取替了传统叶子板,形成具有假捻功能的假捻轮盘,采用一条变频电机驱动龙带以实现动力传输。通过龙带传动,带动假捻轮盘转动,使纱线以稳定的捻度传递。假捻轮盘上翻,柔洁纱装置脱离皮带接触,动力传递中断,柔洁纱装置停止运转。
采用柔洁纺纱技术时,前罗拉钳口到导纱钩位置,要改造成假捻轮盘,通过“假捻”作用,使这段原来较低的捻度,且易断头的纺纱段捻度和强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可显著降低纺纱段的断头,提高纱线的整体质量。
3.5.3 细纱工艺参数和关键技术措施
在细纱工序,要优化细纱牵伸工艺,选择合适的上销、胶辊胶圈、隔距块等,有效控制纤维运动,改善条干水平;适当控制锭速,优选钢丝圈,稳定纺纱张力,减少细纱断头率;采用小孔径的耐磨导纱钩,可以降低毛羽;合理配置细纱后区牵伸倍数要、后区隔距、加压量和粗纱捻系数,有利于改善条干和减少毛羽等;车间相对湿度偏大掌握,有利于生产正常进行;合理设计锭速,确保锭子运转平稳,采用新型不变形锭带,降低捻度不匀率,提高强力。其主要工艺参数见表3。

图1 赛络纺柔洁纱装置
表3 细纱工序的主要工艺参数

注:赛络纺采用2根粗纱,其间距2~7mm,采用双进双出喇叭口纺纱;合理选择双喇叭口的规格。安装柔洁纱装置。
4.成纱质量情况
表4 罗布麻纤维/棉纤维混纺赛络柔洁纱质量

5.结 语
在棉纺设备上加工罗布麻纤维/棉纤维混纺赛络柔洁纱,根据罗布麻纤维和棉纤维两种纤维的特点和性能,对原料处理和选择是关键,在生产过程中要保持罗布麻纤维处于吸放湿平衡状态,提高纤维的柔软性。根据罗布麻纤维的性能,在预处理时要做好给油加湿养生工作,以提高可纺性。严格控制各车间的相对湿度,确保生产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