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料应用上,半精纺可实现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与其它新型的人造纤维、化学纤维等各种短纤维混纺,其生产纱线无论是应用在精(粗)纺面料或针织毛衣上,产品风格独树一帜,面料手感、垂性、身骨很有新意,给人的感觉耳目一新,有别于传统的毛精纺,粗纺产品风格,故称为“半精纺”。
半精纺工艺是一种结合了毛纺与棉纺技术的新型纺纱工艺,主要用于生产半精纺纱线。其主要工艺流程及特点:
原料准备半精纺可使用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与化纤混纺,原料长度通常在25mm以上。若使用较长纤维(如毛条、绢丝条),需先切断至合适长度,避免影响成纱质量。
染色与和毛为保证染色均匀,通常采用散纤维染色,即不同纤维分别染色后混合。和毛时加入适量油水和抗静电剂,减少梳理损伤,混合后需在毛仓内储存24小时以上,使油剂充分渗透。
梳理成条采用棉纺梳棉机或改进型梳理机,通过降低刺辊速度、加大锡林与盖板隔距等工艺,减少纤维损伤,提高纤维分离度。
并粗工艺采用棉纺并条机和粗纱机,遵循轻定量、小并合、低速度原则,减少毛羽和棉结。粗纱捻度根据原料特性调整,羊毛、羊绒含量高时捻度适当增大。
细纱工艺使用棉纺细纱机,但捻度需根据原料和产品风格调整,一般控制在700-1100捻/m。为改善毛羽问题,可采用紧密纺或赛络纺技术。
倍捻与后处理半精纺纱线常以股线形式作为成品,需经过络筒、并纱、倍捻工序,合理分配单纱和股线捻度,提高抗起球性能。
半精纺工艺结合了毛纺的原料多样性和棉纺的高效性,具有生产流程短、纱线蓬松柔软、条干均匀等特点,适用于针织和机织面料,尤其适合生产高档轻薄织物。